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防雷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防雷
高速公路防雷可分为三大部分,
(一)监控系统主要组成
1)前端部分:主要由摄像机(包括镜头、云台、解码器、防护罩、支架等)、车辆检测器等信息采集系统以及可变信息标志等信息发布设备构成。
2)传输部分:传输介质使用同轴电缆、电源线、多芯控制线以及光纤。电缆采取地埋敷设方式。
3)终端部分:交换机、监视器、控制设备,录像设备等组成。
(二)防雷设计方案
1)前端部分的防雷
前端设备有室外和室内安装两种情况,安装在室内的设备一般不会遭受直击雷击,但需考虑防止雷电过电压对设备的侵害;室外设备不仅要考虑雷电过电压另外还必须考虑防止直接雷击。 前端设备如摄像头应置于接闪器(接闪杆或其他接地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为防止电磁感应,沿杆引上摄像机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应穿金属管屏蔽,为防止金属管遭雷击而导致线缆被烫伤或在线缆上感应过电压,应将电源线和信号线穿金属管后再套外层金属管。
为防止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前端设备,应在设备前的每条线路上加装合适的浪涌保护器SPD,如电源线、信号线及控制线都应加装相应的浪涌保护器SPD。室外的前端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放宽至小于10Ω。
2)传输线路的防雷
监控系统传输线路主要包括传输信号线和电源线两部分。室外摄像机的电源可从终端设备处引入,也可从监视点附近的电源引入。 高速公路外场监控设备供电一般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当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通信管道或架空方式,此时传输线缆与其它线路共沟的最小间距和与其它线路共杆架设的最小垂直间距,如:传输线缆与220V交流电线线路共沟(隧道)的最小间距为0.5m,与通讯电缆的最小间距为0.1m;传输线缆与10kV电力线共杆架设的最小垂直间距这2.5m,1kV以下电力线最小垂直间距为1.5m,与广播线最小垂直间距为1.0m,与通信线最小垂直间距为0.6m。
采用带屏蔽层的线缆或线缆穿钢管埋地敷设,保持钢管的电气连通。这对防护电磁干扰和电磁感应非常有效,这主要是由于金属管的屏蔽作用和雷电流的集肤效应。如电缆全程穿金属管有困难时,可在电缆进入终端和前端设备前穿金属管埋地引入,但埋地长度不得小于15m,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3)终端设备的防雷。
本文来自: http://www.dento.cn